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大棚编织富民网 合作共谱振兴篇——探访高邮市元泰家庭农场的田野革新路

乡村,既是承载乡愁的精神家园,也是孕育希望的创业热土,更是实现价值的广阔舞台。乡村之振兴,关乎共同富裕的成色;农业之转型,折射时代发展的脉动。当新时代的青春力量遇上千年农耕…

乡村,既是承载乡愁的精神家园,也是孕育希望的创业热土,更是实现价值的广阔舞台。乡村之振兴,关乎共同富裕的成色;农业之转型,折射时代发展的脉动。当新时代的青春力量遇上千年农耕文明,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正在田间生动上演。在高邮阡陌纵横的田野间,元泰家庭农场的三位大学生村官以八年坚守,借合作之智耕耘希望,书写了一段“跨界新农人”的奋斗传奇,用69个大棚编织出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走出一条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特色之路。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近日深入探访这一乡村振兴示范点,对话乡村振兴的探路者。通过打造“技术引领+绿色种植+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元泰家庭农场不仅突破了土地资源的瓶颈制约,而且通过大学生村官的实践探索,为乡村发展中普遍存在的技术短板、产业单一、资源闲置等问题提供了生动范本。这次调研,既是对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剖析,也是高校学子用专业知识服务"三农"发展的实践探索——田间地头寻找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青春答案。团队发现,元泰农场的成功实践印证了:当青春智慧遇上广袤田野,当创新思维融入传统农业,就能激发出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图 1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对元泰家庭农场主要负责人进行访谈

一、创业历程:大学生村官的田野追梦

image.png
图 2元泰家庭农场主要负责人——郭天星

元泰家庭农场的诞生,源于三位大学生村官的共同理想。2017年11月,怀揣着带领老乡致富的初心,他们携手创办了这家农场。“我们几个都没有从事农业相关领域的经验和专业背景,一开始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农场主要负责人郭天星回忆道。从最初的探索起步,到如今69个大棚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田间,元泰家庭农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始终以蔬菜大棚种植和销售为核心业务,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让这片土地焕发着勃勃生机。

二、技术助力:内外联动提升种植水平

对于缺乏专业背景的创业者而言,农业技术曾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农场积极寻求外部支持:邀请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前来指导,认真听取高邮市农业农村局下乡人员的建议。“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慢慢掌握了初步的农业经营知识,种植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创始人郭天星表示,正是这种内外联动的学习模式,让农场的蔬菜种植逐渐走向规范化,为产品品质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绿色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赢信任

在生态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元泰家庭农场有着自己的坚持。农场严格按照农药许可目录组织农药喷洒,为了生产出更加绿色健康的蔬菜,在种植过程中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平衡好“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这种对品质的坚守,不仅拓宽了市场,也得到了周边村民的理解与支持。“从没有因为生态保护方面的问题与村民产生矛盾,大家都很认可我们的种植方式。”郭天星的话语中透着欣慰。

四、政企协同:政策扶持增添发展动力

农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郭天星谈及到在参与一个高校农业项目时,政府给予了3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补助,为农场的初期运营注入了宝贵动力。同时,政府还积极为元泰家庭农场进行宣传,助力农场提升知名度。政企之间的良好互动,为农场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图 3高邮市周山镇吴堡村党群服务中心

五、展望未来:文旅融合串联产业发展

谈及未来规划,郭天星有着清晰的思路:在保留现有土地规模、稳住经营成果的基础上,计划结合本地抗日旅游景点和文化产业,探索串联式的产业经营模式,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不过,目前农场在提质升级过程中面临着土地性质的限制,难以搭建大型阳光大棚以发展文旅产业。“希望政府能在土地政策方面给予一些支持,让我们的文旅融合计划能顺利推进。”郭天星道出了心中的期盼。

元泰家庭农场的发展历程,是新农人扎根乡村、追逐梦想的生动缩影。从最初的蹒跚学步到如今的稳步前行,生动展现着乡村产业发展的真实路径——既在政策扶持的助力下夯实基础,又在技术指导的支撑下提升种植水平,更通过带动老乡致富的初心,延续着农业生产的乡土温情。从单纯的蔬菜种植到谋划文旅融合,这群创业者用汗水与智慧,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这种“立足田间、协同发展”的务实探索,正在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可触摸的样本。当大棚种植对接市场需求,当政策支持赋能个体创业,元泰农场的实践证明:乡村产业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飞跃,而是脚踏实地与多方助力交织的进行曲。

立于乡村振兴的深耕之境,“政策的风向、技术的土壤、创业者的执着”正共同孕育着新的可能。如何让土地的桎梏为产业的新芽让路,如何让文旅融合的构想在田间落地生根,仍需在实践的肌理中探索路径。这场关于乡土未来的静默生长,正等待更多躬身田畴者,一同浇灌出更丰饶的答案。

(撰稿人 南京师范大学 张天 梁毓宸 张澔文)


图 4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团队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808-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