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广东学子田间推普 助力陇原农产出村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语润乡村 同声共振”实践团于2025年7月31日至8月2日深入甘肃省古浪县直滩镇、海子滩镇和大靖镇农业生产一线,聚焦枸杞种植园、马铃薯田垄及…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语润乡村 同声共振”实践团于2025年7月31日至8月2日深入甘肃省古浪县直滩镇、海子滩镇和大靖镇农业生产一线,聚焦枸杞种植园、马铃薯田垄及农产品市集三大场景,扎实开展“推普入田”实地宣传活动。团队通过发放学习资料、现场示范讲解、生产场景口语训练等形式,面向农户开展普通话推广,着力打通农产品销售语言关。

集市推普助丰收

时值枸杞采收旺季,实践团成员走进田间地头,结合生产场景开展针对性语言辅导。在连片火红的枸杞园里,成员手持《普通话宣传手册》,为农户示范“颗粒饱满”“自然晾晒”等产品描述标准发音;于土豆种植基地,师生们将“粉质细腻”“耐储耐运”等销售术语融入耕作交流;瓜果市集摊点前,队员耐心讲解“脆甜多汁”“现摘现卖”等高频用语。种植户李大叔在跟读练习后表示:“这些词都是卖货时最管用的,学好普通话,跟外地客商谈价更有底气。”

精准送教解农需

团队将普通话推广与方言使用现状调研紧密结合,深入枸杞晾晒场、土豆分拣棚及瓜摊交易区等生产现场开展实地考察。通过参与式观察和结构化访谈,系统梳理出三大语言使用痛点:近八成农户反映在交易场景中因方言差异遭遇沟通障碍,尤其与外地客商讨价还价时易产生误解;约65%种植户表示观看线上农技课程存在理解困难;政府惠农政策宣讲中的专业术语方言转换需求尤为突出。这些发现为团队宣传内容优化提供精准依据,团队及时增补"价格协商""品质争议处理"等实用模块,使教学更契合农户实际需求。

乡土传音筑根基

活动注重语言学习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师生们在农事劳作间隙组织小组练习,引导农户用普通话交流种植经验;利用市集交易高峰时段,现场模拟买卖对话场景;结合枸杞分级、土豆装箱等工序,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表达。随队指导的车显荣博士指出:“让农户在劳动中自然习得语言,才能实现从‘要我说’到‘我要说’的转变。”,此类“带着泥土味”的推普方式更契合农民实际需求。

瓜果飘香传佳音

此次实践活动足迹遍布古浪县3个镇。当师生们离开时,不少农户仍在田埂边对照手册练习发音。那些夹着乡音的普通话练习声,与枸杞采摘的簌簌声、土豆装车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乡村振兴进程中特有的奋进乐章——普通话推广手册承载的不仅是语言规范,更是连通广阔市场的希望之桥,在陇原大地的沃野田畴间悄然铺设。

 

供稿:“语润乡村•同声共振”实践团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730-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