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广东科技学院“青江银鲤”突击队探访鲤鱼洲:看四位经营者借“百千万”东风绘就文旅振兴卷

  近日,广东科技学院“青江银鲤”突击队走进东莞市东江一隅的鲤鱼洲,探访到四位扎根小岛的经营者。他们以热爱为笔、坚守为墨,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创业故事,其经历不…

  近日,广东科技学院“青江银鲤”突击队走进东莞市东江一隅的鲤鱼洲,探访到四位扎根小岛的经营者。他们以热爱为笔、坚守为墨,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创业故事,其经历不仅是个体奋斗的缩影,更成为 “百千万” 工程推进中乡村文旅振兴的生动注脚。

  一、从烧烤师傅到果园主人 自然农法绘就田园梦

  “娟子果园” 的主人李老板与鲤鱼洲的缘分,始于 2021 年的一次偶然。彼时他受雇来岛从事烧烤服务,与岛上居民结下深厚情谊。此后,他从租种小片土地试种葡萄起步,逐步将果园扩展至三块地,培育葡萄、石榴、草莓等 20 多个品种,形成 “冬产草莓、释迦果,夏产葡萄、石榴” 的季节性种植格局。

  不同于规模化种植的 “催熟模式”,李老板坚持自然农法,让水果自然生长。虽初期果实外观不及催熟产品整齐,但凭借优良口感赢得游客青睐。2022 年,他更是放弃岛外饭店与批发生意,举家迁岛专心经营果园。

  (图为果园老板采访。青江银鲤供图。)

  当前,果园面临经济下行带来的客流减少、岛外运输导致的物流成本增加等挑战,但仍以游客采摘体验为主业,剩余果品分销至周边水果店维持运营。对于未来,李老板信心满满:“计划扩大种植规模、提升品质,也盼着政府能加强旅游宣传,让更多人感受鲤鱼洲的田园之美。”

  二、深耕文旅三十载结缘鲤鱼洲的“破荒”与坚守

  一位在文旅行业深耕近三十年的经营者,早期在佛山、南海、肇庆等地投资景区机动项目。开发初期,他带着团队在荒地上“拓荒”,以“聚人气”为核心,重点打造跑马场、游乐场和萌宠乐园,精准锁定儿童与年轻群体,让沉寂的土地渐显活力。而这一切,都源于对鲤鱼洲“自然+体验”双重价值的笃定,也暗合了“百千万工程”中“盘活乡土资源”的发展思路。

  如今,项目发展的最大瓶颈直指“渡船”:散客进岛不便,晚间8点停航的限制更让夜间经营寸步难行。疫情放开首年客流短暂回暖后,前年又遇断崖式下跌,已建成的民宿基础设施被迫停滞,成了未能完工的“半成品”。

  面对困境,团队从未停止对业态的思考。鲤鱼洲空气清新、生活节奏舒缓,高龄老人聚集的天然优势,让他们敏锐捕捉到“银发经济”与乡村旅游的结合点:单一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唯有走“养老+亲子游”的融合之路——让老人在此安居,子女带娃探访时可体验骑马、摘果,形成“三代同游”的闭环,既激活银发经济,又丰富文旅场景,这正是乡村振兴中“业态融合”的生动实践。

  (图为乐园老板采访。青江银鲤供图。)

  谈及未来,老板的期待与“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的方向高度契合。他迫切希望:一是增加渡船班次、扩建停车场,打通游客进岛“最后一公里”;二是在合规前提下放宽夜间经营限制,让商业活力与海事、环保规范找到平衡;三是盼政府引导“养老+亲子游”综合开发,避免业态单一化,形成可持续的乡村产业生态。在他看来,鲤鱼洲的价值,不仅在于“乘舟登岛”的浪漫,更在于能成为“百千万工程”中,乡村文旅融合银发经济的鲜活样本——让乡土的宁静与活力,在时代浪潮中持续绽放。

  三、盼与乡村共成长,江边团建店的坚守与乡村振兴探索

  鲤鱼洲的江畔树荫下,一家以自助钓鱼火锅和烧烤为特色的团建店,已成为岛上乡村振兴图景中一抹鲜活的色彩。作为“百千万工程”推动下乡村业态创新的缩影,这家店从2023年起步,背后藏着老板在乡土中寻找生机的故事——此前因岛上其他生意长期亏损,他转而聚焦企业团建,在江风树影间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不同于常见团建场地的闷热的铁皮房子,江边属下的开阔空间自带清凉,还能提供车辆从岛入口免费接送客人。店内配备大屏唱歌设备,满足团建娱乐需求,加上专职接送服务,成为吸引企业客户的关键亮点。

  (图为团建店老板采访。青江银鲤供图。)

  尽管依托自然环境和贴心服务站稳了脚跟,但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店铺仍面临着乡村业态常见的发展难题。节假日如端午节、清明节、儿童节等爆满,但平日及雨天客流量锐减,尤其六月几乎无生意。物流方面,因岛外运输肥料和食材需自行解决,成本压力较大。政策限制是另一大难题——国家禁止岛上开发,不允许种植观赏花卉,只能种番薯玉米等农作物,导致游客体验项目有限。此外,船只运力不足(节假日限流)、夜间营业时间短(最迟十点需离岛),也制约了客流增长。

  经营者计划通过增加古装舞蹈等舞台表演提升差异化体验,并期待 “增加船只运力、延长夜间营业时间至 12 点,适度放宽投资限制吸引更多商家入驻”。目前,线上平台引流效果显著,租金成本较低,依托团建订单维持盈利。鲤鱼洲的江景与宁静本就是稀缺的“宝藏”,而“百千万工程”的推进,或许能让更多人看见这份乡土之美,让江畔的烟火气,成为乡村振兴中温暖而持久的风景。

  四、在清静与挑战中盼一场与乡村共生长的机遇

  “当初和朋友一起来这儿开农庄,就是想实实在在做点事。”在鲤鱼洲经营农庄,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相比其他地方,这里最明显的是客流较少,主要受制于交通不便。但这份清静也带来了独特的自在感,闲暇时钓钓鱼,心境也随之轻松。

  说到未来的发展,他的态度带着庄稼人特有的谨慎乐观,发展前景很大程度上要看政府后续的规划和推动力度。对于农庄等具体规划,他们更期盼的是岛上交通条件的整体改善与之带来客流量的稳步提升,这份期待,恰与“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不谋而合。

  在他看来,鲤鱼洲的清静不是“闭塞”,而是未被发掘的宝藏:“这里的空气、水土,老人住着舒服,年轻人也能找到田园乐趣。要是能借着政策东风,把交通理顺,再结合着岛上的资源做做‘银发经济’,让老人来康养,年轻人带娃来体验,农庄的路肯定能越走越宽。”

  (图为农庄老板采访。青江银鲤供图。)

  如今,农庄仍在实践中“走一步看一步”完善采摘体验,优化餐饮服务,用细节留住每一位登岛的客人。内心也始终充满期待——期待鲤鱼洲的发展越来越好,岛上的一切,包括小小农庄,能跟着这股乡村振兴的东风,闯出更多可能。

  (图为鲤鱼洲落日。青江银鲤供图。)

  四位经营者的故事,是鲤鱼洲借 “百千万” 工程发展文旅的微观切片。他们扎根乡土的坚守与探索,既折射出乡村振兴中的挑战,更彰显着平凡人点亮乡村的无限可能。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这片东江小岛的文旅新篇正待续写。

  (通讯员:黄鑫云 杨欣 张浩锋 指导老师:林锦珊 叶雪妮)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16-15456-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