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北林大学子青春助力乡村振兴,讲好一颗“桃”的故事

7月12日,北京林业大学“红领桃链”实践团13名师生深入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镇寅洞村,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寅洞村“国家级…

7月12日,北京林业大学“红领桃链”实践团13名师生深入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镇寅洞村,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寅洞村“国家级桃种质资源圃”“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发展定位,实践团以“科技赋能、文化焕新、民生服务”为目标,通过主题墙绘、直播助农、义务支教、品牌建设等多元举措,制定“科技+营销+文创+教育+服务”五位一体实践帮扶方案,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讲好“一颗寅洞桃”的故事。

墙绘为媒:笔墨丹青绘就乡村新貌

为提升村庄文旅吸引力,实践团成员与村民共同完成4面总面积80平方米的主题墙绘。画面融入大桃生长周期、寅洞村环山临水环境及“乡村振兴”标语,其中“青山映桃林、荷风伴农居”的设计广受村民好评,成为村级文化打卡点。

(实践队员张继莹正在进行墙绘 马永珊供图)

“学生们把村子画活了!”村民宋奶奶每天驻足观看创作,感慨道。寅洞村党支部书记邢术贺表示,墙绘不仅美化了人居环境,更成为展示村庄特色产业的“鲜活名片”,为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直播溯源:科技架起产销云端

(学生主播正在线上直播介绍寅洞大桃  万曙光供图)

“家人们看过来,这颗平谷大桃甜度高达18度,‘三山夹一谷’的独特地理孕育出它的鲜甜!”镜头前,实践团成员一边演示甜度检测,一边讲解科学种植技术。

为破解农产品信任难题,针对平谷大桃“产销衔接”需求,实践团深入寅洞村丫吉农场采集桃园实景与农事记录,开发“一桃一码”溯源系统。消费者扫码可查看种植过程、品质检测等全链条信息。学生主播与村民携手开展多场桃园直播,结合“三山夹一谷”地理优势讲解种植技术,单场最高观看量超2000人次,带动试点农户销售额提升20%,还协助农场开通微信视频号直播平台,培养2名村民主播实现“可持续助农”。

支教传知:趣味课堂播撒希望种子

实践团结合北林大专业特色,在村委图书室里开设“桃乡成长营”,为20余名儿童提供一周课业辅导,并开设榫卯结构、植物认知等北林大专业相关特色课程。“老师教我们用桃核做手工,还讲桃树怎么结果,太有趣了!”二年级学生小宇举着作品笑靥如花。

(实践队员高向博正在为孩子们介绍榫卯结构 马永珊供图)

(实践队员与“桃乡成长营”孩子们合影 马永珊供图)

聚焦助老:打破鸿沟守护银龄幸福

实践团针对寅洞村老年群体在智能技术应用中的痛点,开展“银龄助行”行动,以“手把手教学+场景化实践”的模式,为村里20余位老人量身定制智能手机课程。为筑牢老年人权益防线,实践团还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等方式,开展老年反诈宣传。从破解“扫码难”到防范“诈骗坑”,实践团用耐心与细心搭建起适老化服务桥梁,不仅让老年群体共享数字时代红利,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民生关怀,为乡村治理注入温暖底色。

(实践队员郭生阳正在向村民进行反诈宣传 万曙光供图)

(实践团与寅洞村村委会委员们合影 万曙光供图)

从墙绘颜料调和到直播话术打磨,从课程设计到溯源系统搭建,实践团成员在高温天气中高效完成各项实践任务,围绕“一颗桃”讲好寅洞故事,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一线绽放光彩。此次活动既是北林学子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更彰显了青年一代服务基层、助力振兴的责任担当。

(通讯员 王瑾 潘林威 杨馨妍)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487-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